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在课堂,而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做好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进行设想计划的过程。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质量,影响到一节课学生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实现。所以,做好教学设计对教学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科学的教学设计,达成教学目的呢?2019年12月13日,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聂剑平来秀水高中,为全体教师开设了“基于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讲座。
整个讲座内容分三部分。
一、教学设计从目标出发——学习目标的设定与表述
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经过教学之后,学生能做以前不能做以前不会做的事,学会以前不懂的知识技能。所以教学目标不是任务型的目标,而是结果型的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要做到四个明确:明确行为主体——教学目标应该陈述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明确行为指向——陈述要明确具体,要可以观测。尽量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不确定的语言。明确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明确标准(表现程度)——学生必须要明确的任务。概括起来就是教学目标的ABCD——A--audience,主体;B---behavior,行为;C—condition,条件;D—degree,程度。聂建平老师还解释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可检测性,求准;过程与方法——可观察性,求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感悟性,求恰。他的讲解准确而生动,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了范本。
二、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活动的设计
学习活动,就是基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或某一任务的完成,而融入了学科知识与思维方法的学习行为。按照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特点,常见的学习活动有:聆听、观摩、对话、讨论、辩论、访谈、朗读、演讲、报告、表演、评论、创作、设计实验装置、制作模型、测试、编制图表等。归根结底,学习活动要关注三个问题: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我们是否到了那里。所以,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表述活动目标时,主语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教师必须从学生认知心理的角度切身设想学生的思维流程,必须知道学生在思维中将要用到什么样的知识和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清楚学习活动的具体步骤,从而设计出合适的学习活动。
三、教学设计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科学设计问题,有效思维导航
在讲到科学设计问题时,聂老师说,一堂课,问题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一般10—15个问题较为合适。设计问题,可根据教学内容,试着将那些可能是最后结论的内容转换成一个指向清楚的疑问句。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相应的一组问题,使之成逻辑递进序列的特点并最终指向本次学习的终端问题。
聂剑平老师的讲座既有严谨的科学性,逻辑性,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他从一个天才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最终被某大学退学这个反面例子导入,告诉我们,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习变成最有趣的活动。就像魏书生老师教授《爱莲说》一样,一堂课下来,学生能够背诵全文。在讲述学生的主动学习时,用我们生活中开车记忆类比。我们开车自己找路,一两次就记住了行车路线;如果用导航,多次都记不住路线。因为开车自己找路,是主动性的;而听导航开车,是被动性的。在讲述教师的引导作用时,他引用了美国教师教授什么是自由的内容。美国老师在讲述什么是自由后,要学生设置实验装置。一个学生是这样设计的:他在一个托盘上放着几个不同颜色的玻璃球,问老师喜欢哪一个。老师认为绿色球最好看,就选择了一个绿色的。学生告诉老师,所谓的自由,就是能自由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自由。聂老师语言平易朴实,既有新颖的理论,又有大量的事例,把高深的理论融入日常的教学事例中,深深吸引了在座的教师。聂老师循循善诱式的讲座,赢得老师的阵阵掌声。
最后,教科研副校长郑军亮作了总结。他说,聂老师的教学目标的表述非常清晰规范,用ABCD归纳非常科学。学习活动四个过程——示范、体验、反思、实践归纳的很到位。科学设计问题非常有指向性,有效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导航。他要求,全体教师要以这次讲座内容为指导,写好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成绩。
秀水高中重视教育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工作,邀请上海教育界专家来校讲座是这项工作的组成部分。我们相信,随着教育融入长三角工作的不断推进,秀水高中将越来越多地吸收上海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以此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使秀水高中的教育迈上新台阶。
(图文 王碧秀)
聂剑平: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市高考作文阅卷资深专家,浦东新区高级培训师。长期研究国内外阅读与作文命题,著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导学》和《高中语文考试命题研究与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