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
秀水高中许多家长
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他们是医护人员
他们是人民警察
他们是社区工作者
他们是普通的防疫志愿者
他们用行动传递着大爱
他们用行动影响着孩子
这是“身边的力量”
这是“潜移默化的力量”
这种力量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信心
——致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战士
高一(7)班 陈吴一帆
平湖出现疫情后,我爸爸立刻投身抗疫工作。每天7点到次日凌晨3点,他负责接送医务人员。3月17号他去了海宁支援,昨晚8点他又回到了平湖。在平湖的一个封控小区,爸爸目睹了全体居民齐唱响《义勇军进行曲》的壮观场面,这也更加坚定了广大医务人员击败新冠病毒的决心。
我的母亲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和爸爸一样她需要24小时待命。一旦有紧急情况,30分钟内必须到岗。她每天都要采取1000多人次的核酸,时不时的还要出发去支援平湖、嘉善、海宁等地。连续多天的降雨,厚重的防护服,湿透了的鞋袜,但这些没有影响母亲和同事们奋战的信心。他们有召必应,星夜兼程,他们各自“小家”出发,守护“大家”平安。
我也因生活在这个家庭而感到无比幸运,而无所畏惧、永不退缩精神的抗疫工作者更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学生好好学习。
高二(2)班 汝天宇
我的母亲是嘉兴市第一医院的检验科医生。疫情出现以来,她除了要完成日常的检验工作外,还需要前往各地为市民采核酸。疫情加重之后,因工作紧张,于是妈妈必须完成原本应该是两个人承担的检验工作。加班已是常态,从早上八点持续工作到晚上12点。戴着密实的N95口罩,穿着笨拙的防护服,身在负压的检验工作环境,母亲每天都是汗如雨下,她的脸上也因为长期佩戴口罩而出现了深深的印痕。我多想伸手抚平母亲脸上的那些或深或浅的印痕,可是我知道,相比我个人的小小企盼,那些亟待检测的核酸管更需要母亲,这场疫情阻击战更需要母亲这样的专业人员。希望我的母亲早日回归“日常”工作,希望身边的疫情早日结束。
高二(3)班 姚广坤
我的姐姐是一名在上海工作的护士。疫情期间,她曾经多次到各个地方去采集核酸。知道这件事情后,我们一家人又为她点赞,又为她担心,但我们还是非常支持她去做这些事情。虽然我没有亲眼见过她工作的样子,但我完全能够想象出她忙碌辛苦的样子。她曾经说过:“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义务,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终将打赢这场战疫。”我也想对姐姐说:姐姐,你辛苦了,记得尽量照顾好自己。
高三(9)班 张天舒
我的妈妈是嘉善的一名医生,此刻她正奋斗在抗疫前线。她的工作室帮助医院测验核酸,她需要穿上厚实的防护服,一天要为一千多人做核酸。有时候忙得连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她回家时那双被护目镜勒得像熊猫似的眼睛和那已酸胀得无法再次抬起来的胳膊。由于嘉善的疫情,我已经四个星期没有见到妈妈了,在这期间我也与她打了几次电话,询问那边的疫情。妈妈总是回答“好多了,好多了”,之后马上就追问我的学习情况,虽然身处抗疫工作的第一线,但是她仍然不忘记对我的关心。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位无私且坚毅的母亲而深深地感到荣幸。
再说说我的爸爸,他是嘉善的一名警察,他也同样站在抗疫的前线。我们家小区所属的社区中,与其他五十几个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抗疫志愿小队,参与社区“守小门”的工作。因为人手有限也因为疫情的发展,他总是从早到晚地奔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这样的付出让他获得了“防疫先进个人奖”的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还登上了南湖晚报。爸爸在我心中的地位又崇高了些,我对他也多了一份敬意,我为自己能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骄傲。
高二(10)班
严沈可的妈妈是城南医院的医务人员,她说: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工作,守护好大家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
高二(12)班 程童
程童妈妈是一名感染科的医务工作者,她说:真的很累,很想躺一下,但是看到大家都这么努力,就又重新振作精神。大家共同努力吧,疫情终会过去的。
“疫”路上有您,我的爸爸妈妈们。
爱从来不是单行线,
我的前方有您,
您的背后有我,
有您有我,
这便是爱的意义。
烟消“疫”散,等您平安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