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动态 >> 详细内容
 
校园动态 >> 正文
深耕课堂,精研教学
日期:2024-05-18 10:05:15  浏览量:101

深耕课堂,精研教学

 ——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地理组举行“同课异构”活动

 

    近日,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高一开课内容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高二开课内容为“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此次活动由王杰老师主持,全体地理教师参加。“同课异构”活动由教师示范课、备课组交流研讨、课堂情况反馈三个环节组成,共八位地理教师执教。

 

一、高一地理组“同课异构”

 

    高一年级的“同课异构”,李姚昕老师在高一(5)班用案例+知识点的模式,以“河南三门峡湿地”为例,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切入环境问题,选材新颖,视角独特,在分析知识点的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李老师把典型类题进行了层层推进,提升了知识运用能力。整堂课内容安排合理,思路清晰,讲练结合,课堂氛围活跃。

 

1.jpg

 

    叶敏老师在高一(4)班则用知识点+案例的模式,从一段鸟叫声导入保护环境的主题。在讲到环境问题类型时,运用了大量震撼人心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而后通过分析渡渡鸟的灭绝这个案例,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jpg

 

    王杰老师在高一(9)班则用“一境到底”的模式,跳出教材选用热点时事“智利石油污染事件”,通过活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分析这一环境问题,紧扣课标对知识点要求,达成教学任务。王老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案例情景由浅入深,问题分析逻辑清楚,让学生能较好地把握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jpg

 

    倪姚洁老师在高一(3)班开课。她巧妙运用了联合国环境大会的会标引出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再通过人类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清楚讲解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着重分析大气污染的知识点,让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产生以及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jpg

 

二、高二地理组“同课异构”

 

    高二年级地理组“同课异构”围绕“石油资源”的主题,四位开课教师针对不同的班级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风格各具特色,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有所得。

    徐富南老师的开课班级是高二(8)班,她用四个活动组织各教学环节,把我国的石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连贯的分析讲解,学生从活动中得到了思维锻炼。教学内容紧凑,关注生成。

 

5.jpg

 

    詹文娟老师在高二(18)班开课。她以“石油三问”的模式,让学生探讨我国面临的石油问题现状和解决办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清晰,紧扣核心素养。

 

6.jpg

 

   夏凤华老师在高二(5)班开课,她用六个石油问题串起了整个课堂,旁征博引;用十多个小问题构成问题链,让学生一步步分析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的知识要点。课堂注重学生演练,极大地凸显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提升了上课效率。

 

7.jpg

 

    姚树标老师在高二(9)班开课。他从相关四个基础知识要点出发,用平地起楼的方式一步步构建这节内容的大厦,用幽默融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在记忆知识点的基础上做到思维的训练,教学设计巧妙,课堂展示别有风采。

 

8.jpg

 

三、听课评课促思考

 

    本次教研活动,全体地理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们以新课程理念与方法为抓手,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教师获得了对新教材教学的新理解,任教高二的教师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新感悟。高一的新教师学到了不少有价值的教学经验。聂勇老师说:“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姚树标老师认为:“‘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

 

9.jpg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更好地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反思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提高教学水平。

 

10.jpg

 

    本次教研活动立足地理教学的课堂实际,深耕课堂,精研教学,为新教材情境下课堂提效提供了实践活动,也为教师营建了展示学科风采、提升教学水平的平台。

点击数:101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