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有我”“有生”“有新”
近日,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化学备课组成功举办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化学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高一化学组同课异构:聚焦学考
高一化学备课组聚焦学考复习,由赵王峰和王鸿燕两位教师开课。两位老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考复习。
赵王峰老师根据学生的前期作业及月考成绩,依据化学学科指导意见,给学生复习了《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赵老师针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薄弱点,将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的判断进行重点讲解。特别是在讲解“反应限度”这一环节时,指导学生追根溯源,从本源上掌握相关知识点,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王鸿燕老师以“乙醇之旅”为题,跨单元复习了“重要有机物的性质、转化”“反应中的热效应”等学考必考知识,并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渗透整个课堂,突破了以课为单位的常规复习思路。她将学考知识进行了融合整理,课堂气氛活跃,复习效果明显。
高二化学组同课异构:聚焦实验
高二年级陆美丽和刘春华老师开课均为《酚》。
陆美丽老师从生活中的茶叶出发,通过小实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整节课通过3个演示实验,呈现了酚类物质的主要性质。整堂课内容安排合理,思路清晰。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积极思考与讨论,较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刘春华老师联系学生上学期所学原理知识,从电离常数出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重点完成了苯酚弱酸性的教学内容。同时,刘春华老师注重知识的联系性,通过表格的形式展示醇和酚、甲苯和酚的性质差异,使学生充分感受“基团之间相互影响”这一性质,培养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研组评课交流:深入研讨
课后,化学教研组长赵王峰老师组织全体化学老师进行了交流评课活动。两个年级的“同课异构”活动,体现了老师们教学的三个特点。一是“有我”,四位老师教学设计体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二是“有生”,开课的老师从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出发,教学设计注意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各自的差异性。三是“有新”,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既能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能把不同章节、不同模块的知识融合,体现了开课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对教材的综合处理能力。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不仅促进了老师们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还使他们能够更精准地掌握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这一实践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更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深入的学习体验,从而显著提升了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