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谋发展 校际交流谱新篇
——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领导赴德清求是高级中学交流学习
为深化校际交流合作,共谋教育高质量发展,3月25日至26日,嘉兴市秀水教育集团组织考察团赴湖州市德清求是高级中学开展专题交流活动。秀水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曹国中亲自带队,与秀水学院副院长、秀水高中校长蔡文祥等一行深入考察学习。此次交流旨在通过实地观摩、经验分享、专题研讨等形式,促进两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目标。
漫步文化校园 感受育人匠心
3月25日下午,考察团抵达德清求是高级中学,受到该校校长俞小平等领导班子成员的热烈欢迎。在俞校长的亲自陪同下,交流团先后参观了学校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校园中,交流团成员深刻感受到德清求是高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办学理念,其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精心设计的育人环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智慧碰撞谋发展 经验互鉴促提升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双方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曹国中院长首先对德清求是高级中学的热情接待致以诚挚谢意,强调此次交流对推动两校在特色办学、教育教学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德清求是高中校长俞小平系统地介绍了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现代管理模式、教学改革实践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副校长陈金堂重点分享了学校在构建高效课堂、完善德育体系方面的特色做法和实践经验。
蔡文祥校长详细阐述了秀水高中在"一核五星"课程文化体系引领下的办学实践,从特色课程开发、教学质量监控、育人模式创新等维度,展示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就。
在交流环节,双方围绕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学校内涵发展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通过思想碰撞和经验共享,两校增进了相互了解,为未来开展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观课堂风采 悟教学真谛
我校交流团深入课堂,现场观摩了求是高级中学张会武、沈佳、潘韩英、于思宇四位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课堂上,教师们娴熟运用"七步教学法",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们严谨的教学态度、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富有创意的课堂互动,让交流团成员深刻感受到求是高中"求真务实"的教学特色。课后,两校教师围绕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学生参与度提升等具体问题展开了专业而深入的研讨,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碰撞出许多有价值的思路。
观摩晚自习,笔尖写青春
夜幕低垂,我校交流团走进求是高中的教学楼。推开教室门的瞬间,一股专注的气息扑面而来——明亮的灯光下,五十余个埋头苦读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求知画卷。沙沙的书写声如春蚕食叶,偶尔翻动书页的轻响更衬出室内的宁静。督班老师轻踱其间,目光如炬地巡视着每个学生的状态。忽然,后排一位女生轻轻举手,老师立即俯身耳语解答,女生那专注的神情与求知若渴的目光,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动人。这里每个细节都在诉说——深度学习从来不是苦修,而是对知识饱含敬意的仪式。
观跑操运动 思育人智慧
3月26日清晨,考察团观摩了求是高级中学独具特色的大课间跑操活动。晨曦微露,全校各班级方阵已整齐划一地排列在操场上,学生们身着统一校服,精神抖擞。随着激昂的音乐响起,每个方阵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始晨跑。嘹亮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与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交织在一起,在校园上空回荡。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晨间活动,不仅展现了求是高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更体现了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育人理念,让在场的每一位交流团成员都深受感染。
交流互鉴拓思路 携手共进谋发展
在交流座谈会上,求是高级中学副校长郑顺英从多个维度系统介绍了高三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她重点阐述了"精准教学"理念的实践路径,包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情诊断、分层分类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及个性化辅导方案的制定。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学校推行"三备两研"集体备课制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及阶段性教学效果跟踪机制。随后,与会双方围绕四个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一是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二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创新方法,三是基于新课标要求的考试命题研究策略,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
蔡文祥校长重点分享了秀水高中在艺术教育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他详细介绍了我校近期在美术、音乐等艺术类校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其中多名学生获得中国美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顶尖艺术院校的专业合格证。蔡校长从"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及"个性化艺术培养方案"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我校在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方面的创新做法。特别是在"艺术+文化"跨学科融合、体育艺术特长生培养等方面形成的特色育人模式,获得了求是高中领导团队的高度评价。
此次考察交流活动成功搭建了两校互学互鉴的优质平台,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更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德育工作水平等方面形成了良性互动。通过深入交流,双方在办学理念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碰撞出智慧火花,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两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合作,通过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举措,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教育共同体,共同谱写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文字:包玉兰 图片:包玉兰
编辑:金惠芬 一审:王碧秀
二审:郑军亮 终审:蔡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