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育之窗 >> 德育之窗 >> 详细内容
 
德育之窗 >> 正文
改变,从阅读开始
日期:2016-04-02 21:17:28  浏览量:456

改变,从阅读开始

(秀水高级中学教科室选摘)

     阅读意味着改变。通过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一切,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学校,改变我们的城市,改变我们的民族。

    我无数次这样表达过我对于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的基本观点: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我们在新教育实验过程中总结出了这样一个阅读理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这五句话,构成了我的阅读观。

    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我们很少认真思考:每个人的精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个体精神 成长的历程是怎样的?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

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一个个 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要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人类的历史有很多的精神丰碑,要达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阅读和思考是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阅读,通过与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的对话,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只有通过阅读,通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交流,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境界。

    人类精神的阶梯就这样随着重复阅读不断延伸。如果没有这样的 重复,人类的精神就会退化,就会衰落;没有阅读,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还远不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们,甚至还不如更早以前的历史阶段。

    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 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气象。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 ,令人如沐春风,你会觉得他深邃厚重,觉得自己得到很多启迪。

    人的相貌基于遗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从容,而气象万千。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 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人的生命长度有基因等先天因素在起作用,而后天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宽阔而充实。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欣赏无限的美景,体验精彩人生。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但一定可以帮助 我们更接近我们的人生梦想。

    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很久以来,我们一直都将阅读仅看做个体的行为。这样的认识是 片面的。我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阅读决定了其精神力量,而精神的力量对于一个国家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起着关键作用。国际阅读协会在一份报告中曾经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犹太民族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民族。在以色列本土,大概有600 多万犹太人,全世界的犹太人加起来不超过 3000 万。这个在公元70 年以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并寄人篱下的民族,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世界级杰出人物?

    看看这些伟大的名字——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 卓别林、毕加索、门德尔松、柏格森、胡塞尔、大卫 · 李嘉图、卢 森堡、基辛格、斯皮尔伯格、玻尔、费米、罗斯柴尔德家族、摩根、 洛克菲勒、巴菲特……在全美 200 名最有影响的名人中和 100 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占美国总人口 2%—3% 的犹太人约有一半;在全美名牌大学教授中,犹太人占三分之一;全美律师中,犹太人占四分之一,华盛顿和纽约两地的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犹太人占 40%;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三分之一;全美文学、戏剧、音乐的一流    作家中,犹太人占 60%……不胜枚举。

    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几乎都被犹太人改变过——马克思 的唯物史观,改变过或依然在改变着人类对社会和历史的观点;弗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物理世界和时空的认识。《货币战争》一书甚至认为,是犹太人掌握着当今世界的金融命脉。

    一个民族获得这些杰出成就,靠的是什么?是智慧。而智慧的背 后,是犹太人精神成长历程中对于书籍宗教般的情怀。犹太人嗜书如命,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每 4 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在以色列,平均 6 个人就订一份英文报纸;犹太人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让孩子一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

    这种对书的迷恋和敬畏之情,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我认为,阅读对我们不断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 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建构核心价值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曾经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 的核心价值体系,但是讲了这么多年,我们却一直没有寻找到最有效 的方式。倡导阅读也许是最佳切入口。

    我们所处的时代,几乎与所有快速成长的时代一样,有很大进步,但也有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的社会缺乏共同的语言,而缺乏共同语言,又怎么可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共同的价值观呢?

    作为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密码,共同的语言从哪里来?从我们的 历史中来,从我们对于世界文明包括中国经典的共同阅读中来。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思想和价值,我们的民族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我们曾经或者依然拥有共同的神话和历史、共同的英雄和传说、 共同的精灵与天使、共同的图画和音乐、共同的诗歌和小说,但很长 时间以来,我们冷落了这些共同的精神财富。这种冷落给我们带来了 严重的后果:共同信仰的缺失、文明道德的滑坡、共同愿景的混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基础的建设,举步维艰。

    为了寻找我们的历史,寻找我们自己,我们需要共读神话和历史。通过共读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炎黄的战争与结盟,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祖先的文化后裔;通过阅读希腊神话、希伯来神话,通过阅读美洲发现的历史,通过阅读南北战争解放黑人的美国历史,我们才能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传说,才能让整个人类的文明在更大的生活圈里融为一体。

    共同的阅读,是能够形成我们这个民族共同语言和共同精神密码的关键,共同的阅读,是形成我们这个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唯一途径。

    我很喜欢的《朗读手册》这本书,书里面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

    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的养成,为了我们未来的终极前 途,我们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阅读。

    三、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很多人说,我们天天不都在读书吗?天天都在看教科书、教辅书。但是,这些并不是我的阅读观所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这些书相当于母亲的乳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很安全又容易吸收。但如果一个孩子终生都吃母乳,我相信他肯定是一个发育不良的孩子。每个孩子在两三岁之后就要开始自主进食,甚至更早。

    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最有效率的课堂教育方式,

    将人类的知识高度集约化、效率化和组织化,在有效的时间内教给我 们的孩子,作用就相当于母乳。但教科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的思想。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对于人类经典 的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精神发育肯定不健全。

      我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应该 说就算完成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 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 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虽然普普通 通,但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    的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

    苏联教育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    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的书,那就是学校。只要有了书,孩子    们就有了阳光,有了成长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比我们现在很多村小的硬件设施还要差得多,但他每天都要和老师、孩子们一起读    书,让孩子们真正走进图书的精彩世界。

     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是在中小学形成的。古代的士大夫说“三日不读,面目可憎”,这正是精神的饥饿感造成的。人的很多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是有关键时期的,在这个时期如果适当地给予刺激,只要一学习就能够掌握。精神饥饿感的形成也有关键时期,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时期,再想养成阅读习惯,就很困难了。

    现在,我国学校和学生的图书拥有量是很可怜的,民众阅读相当匮乏。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 30 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 1.75 本。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们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大学生也没有阅读习惯。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 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 22.8%,阅读专业期刊的只有 9.3%,阅读外文文献的更是只有 5.2%。而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阅读量至少是 500 页。美国大学是怎么上的呢?不是满堂灌,不是学生课堂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美国的大学首先是重视阅读,在有了共同语言的前提下再进行接下来的课程,这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对话。而我们的老师甚至二三十年来都拿着同样的备课稿去给学生们讲课,这被人戏称为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

    没有阅读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有阅读的习惯;没有阅 读习惯,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半成品甚至是废品。面对未来的社会和 挑战,他们将很难有完整的精神生活和充实的人生。

     让我们的学校,都成为阅读的天堂吧。

     四、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城市的美丽固然表现在它的建筑、规划和绿化上,但一座城市的真正的美,还在于这座城市里的人的品位和气质。人的品位和气质是怎么来的?是通过书籍阅读而来。我认为,最优秀的城市就应该拥有最善于阅读的市民。

     一个城市最美丽的风景应该是阅读的风景,一个文明的城市应该是学习型的城市。学习型城市的美丽不在于外在的山水树木、街道建筑的感官之美,而在于内在的思想之美、文化之美。学习型城市的美丽在于有着自我超越的市民、催人上进的组织、简单宁静的生活和自觉创新的文化。这是学习型城市的生命之美、灵动之美。

    学习型城市的核心要素是学习型市民,市民的素质决定城市的竞 争力。著名的城市学家刘易斯 · 芒福德认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个 伟大发明是文字和城市。是文字和城市的出现 让信息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换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而这个过程正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阅读在城市发展和城市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创建学习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阅读活动,倡导阅读理念,弘扬阅读文化,营造书香城市,让读书学习真正成为广大市民群众自觉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进而确立现代市民意识,培育现代生活方式,养成现代文明行为,进一步提高文明素质,并通过阅读,让市民真正了解自己所居城市的文化,甚至积极参与塑造城市文化,从而促进城市文化由文化自觉状态走向文化创新状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我曾主持编写过《阅读,让城市更美丽》,这本书介绍了包括苏州市在内的很多国内外城市建设书香城市的经验。阅读,让苏州更美丽”,这是苏州阅读节的主题词。每年的 9  28 日,也就是孔子的诞辰日那天,就是苏州的阅读节。我也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 

    有书香的城市,有阅读氛围的城市,才是令人向往的美丽城市。

    五、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亟须重建共同的话语体系和共同的价值观。我们亟须通过共读,通过对话和相互用文字交流(共写),来实现真正的共同生活。新教育实验认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必由之路。

    共读,是指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 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共写,是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乃至于整个社会通过 反复交互的书写,彼此理解,并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加深认同,体认 存在的过程。

    共同生活,是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社区成员之间, 乃至于东西部之间以及所有公民之间,通过共读共写共做(行动)等途径彼此沟通,相互认同,在保持差异性的同时不断地消除隔阂,并 逐渐拥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未来。共同生活的努力,也是整个社会 逐渐民主化的过程。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没有对经典的共同阅读,因为没有师生之间真诚的对话,因为许多教师自身没有把阅读当成一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因为没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许多学校已经沦为精神与文化的荒芜之地,更谈不上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意味着这样一种文化上的努力,即恢复书香传统以及书写传统。在现代生活背景下,通过对传统文明以及人类文明的反思继承,逐渐形成新的价值观,将班级、学校、家庭、社区、国家重新凝聚起来,冲破个人主义屏障,打破人与人之间相互隔离的状态,恢复生活的整体性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而不断地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希望,打破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一统天下的格局,恢复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共读传统,为每一位孩子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他的书籍,让师生、亲子沉浸在民族乃至人类最伟大的作品之中,恢复与传统的血脉联系,恢复师生之间被应试教育异化的密切联系。我们同时期待从书香校园的建设走向一个真正的书香社会。

     我们还希望,通过共写,将人们的写作与生活联为一体,并成为反思交流的重要手段。师生、亲子之间的彼此的言语沟通与交流,将彼此的生命编织在一起,从而尽可能地消除相互隔阂、相互对立甚至相互伤害,使人类生活的真正经验能够通过共写(沟通与交流)在彼此之间传递流动。

    我们更希望,通过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不但使人们生活在共同的空间里,而且也生活在共同的精神背景下,逐渐疗治被畸形竞争隔开的孤独的心灵,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和谐。

     阅读对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怎样去强调它也许都不过分。一个高尚的人,往往是通过阅读高 尚的书籍成长起来的;一个美好的学校,往往是通过阅读使孩子们开 始美好人生的;一个美丽的城市,往往是通过阅读成为美丽的令人向 往的文明城市;一个伟大的民族,往往是通过阅读形成共同文化价值 而强大起来的伟大民族。

    曾经有一位儿童作家这样说,我们种一棵树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一棵树。但是,如果种一棵树只是为了制作一 张桌子,就忽视、蔑视了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树,当然可以是一张桌 子。但是,同时它可以不使水土流失,是一道好风景,是一片浓荫, 可以让人遮阳避暑;可以让孩子玩耍,可以拴一根长长的线,让风筝 在天上飞;可以让鸟鸣唱、筑巢;可以花团锦簇,果实累累;可以千 秋万代傲立,成为沧海桑田的见证……这就是种一棵树的价值。阅读 就是种树。阅读的价值就是一棵树的价值。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承继和发展的力量。阅读作为人类行为,它源自于书籍却不限于书籍,也通过阅读绘画、雕刻、音乐,以及阅读不同的人生,进而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社会,改变我们的世界。

    改变,从阅读开始。

朱永新20118月于北京滴石斋

点击数:456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