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建设之深研共进篇28】
探究新高考理念 展课堂教学风采
——秀水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活动
为了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分别在高一和高二备课组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教师的教学风采,还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同推动数学教学的进步。
数学构同课,课堂展异彩
首先进行的是高一数学组的两位新教师——陈亚歌和沈兆晖同课汇报课。围绕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这一主题,他们展示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和课堂风采。两位教师都以独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展现了“同课异构”的精髓。
陈亚歌老师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等,直观展示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帮助学生掌握描绘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图像的技巧。在课堂上,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深化对函数图像的理解。
沈兆晖老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他利用单位圆来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通过详细讲解五点作图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在课堂上,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两位教师的授课风格各有千秋,但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他们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和动手实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进行的是高二数学组的江东升老师和董雅琴老师以“数列:裂项相消”为主题的专题同课异构展示课。“裂项相消求和”是高中数学的一个基本方法,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针对学生对裂项求和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现状,两位老师决定以这节课为切入点,从小概念到大模型,从裂项的本质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裂项的深层意义和内在联系。
江东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生动活泼,教学思路清晰。他首先进行知识回顾,复习了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接下来通过专项例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究解题思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学生在裂项中出现的问题,他强调了逆向通分配平系数的重要性,以及在相消的过程中隔项相消对称性的特点。他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从多种裂项形式归纳分析裂项的本质,拓展了学生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董雅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以复习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引入新课。在裂项求和的例题讲解过程中,她从“裂项”和“相消”两个角度切入,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了裂项求和的本质,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师生互动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秉承“同课异构”活动的主要思想,在两节课上,两位教师都能结合新课程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课堂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思维碰撞,交流成长
评课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更是提升教师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评课活动,是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评价,找到教学中的不足和闪光点,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知识层次都得以升华。
在听取了四位教师精彩的异构课后,数学组成员齐聚一堂,从题目选择、问题处理、书写板书、课堂语言等方面展开评课。他们肯定了四位老师对题目的处理方式,以及课堂教学的方式。打架在肯定了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教育,是一份热忱,是一种责任,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梦想。今天的同课异构活动,不仅是一次思想碰撞的机会,更是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契机。在这里,我们互相学习,交流心得,分享经验。数学组会在接下来的数学教学中不断学习钻研、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推动秀水高中数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文字:鲁红英 姜坤 图片:鲁红英 姜坤
编辑:金惠芬 一审:包玉兰
二审:郑军亮 终审:蔡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