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专栏 >> 科研专栏 >> 详细内容
 
科研专栏 >> 正文
【教研组建设之深研共进篇44】 异构课堂展新思 殊途同归育素养
日期:2025-07-06 09:39:37  浏览量:2

【教研组建设之深研共进篇㊹】 异构课堂展新思 殊途同归育素养

——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高一生物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近日,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高一生物备课组成功举办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王莉与吴翠荣两位老师分别执教高一(4)班和高一(6)班,共同呈现了题为《染色体畸变可能引起性状改变》的公开课。生物备课组全体教师全程参与听课与课后研讨。

  王老师创新采用问题链教学模式,以三倍体香蕉为何无籽?这一贴近生活的现象作为核心锚点问题。课堂中,她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沿着逻辑链条深入探究,逐步推导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异常的核心机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紧密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与整合,最终系统梳理并构建出关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及其应用的思维导图,实现了知识的深度理解与结构化。

 

1.jpg

 

  吴老师积极践行做中学理念,在课堂上投放染色体模型,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模拟唐氏综合症的形成过程。课堂的高潮与亮点不期而至:一个小组在操作中敏锐地觉察到异常——“如果两条21号染色体都移向同一极,那另一极岂不是会缺失一条染色体?这个源自学生实践的关键性疑问,精准指向了非整倍体变异的本质。吴老师敏锐捕捉到这一生成性教学时机,立即以此现象为切入点,顺势深入拓展了三体概念及其遗传学原理,将直观的操作体验与抽象的理论知识无缝衔接。

 

2.jpg

 

  课后,其他生物教师分别点评了两位教师的课堂,分别从演绎推理和归纳验证两条路径,共同抵达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的教学目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两位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设置了遗传病预防社会责任议题,体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真谛。

  此次同课异构有效拓宽了教师教学视野,促成了智慧的深度碰撞与优势的有机互补,让静态教材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它不仅生动彰显了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采,也为校本教研积淀了极具价值的鲜活范例。

 

文字:王       图片:张卫东

编辑:金惠芬   一审:包玉兰

二审:郑军亮   终审:蔡文祥

 

3.jpg

 

点击数:2收藏本页